Saturday, May 21, 2016

有錢人的省錢好習慣

省錢,這兩字直覺上較少跟有錢人聯想在一起。

不論來自社會形象、電影劇情、炫富新聞、貧富對立,
種種造成的刻版印象,
都讓人想到省錢是屬於經濟能力弱方的世界。

然而,就如同有奢侈過生活的窮人,界上也存在很多節省過生活的有錢人。

試想,有錢人在還沒有錢之前,
難道都是靠豪放撒錢而致富?
或是,一個連在有錢時也過著節省生活的人,
會在他(她)變有錢之前反而花較多錢嗎?

我的兩個答案:不是以及不會。

雖然公平一些的回答是:不一定。
世界之大無奇不有
總會有人是在豪放撒錢中變致富,或是一路花到爆照樣變有錢。

不過我相信,或者該說我選擇相信,
真正適合多數人一步步變富有的方法,就是要懂得省下不該花的錢。




來看三個例子:

巴菲特、David Cheriton、皮肯斯,
一位是名列世界前十大富人的投資股神,
一位是早期投資 Google 的史丹佛教授,
一位是石油之神。


他們三人都有錢到破表,卻也比多數人還省錢。
(嗯,正確地說是指以他們現在財富來衡量,相較比多數人還省。)



5種富有的節儉習慣

想要變富有,以及有錢後想要維持財富下去,這裡有五個習慣值得借鏡。

文章原文來自國外報導,
裡面寫到許多有錢人始終抱著支出小於收入的不敗理財原則。

1. 不開奢華的車

小時候聽大人說過一句話:「車子落地打八折。」
車子只要一過戶開到路上,二手價就是原價的8折。

仔細想這也太吃虧了?一件物品才剛到手就跌價,
雖然實際行情可能沒那麼跨張,不過車子確實是買來很難升值。



所以對於買車,只應該把錢花在安全的考量上就好,
其他的外觀、品牌、造型,
都只是為了讓其他人讚賞所帶來的快感(而且只能持續二、三年),
如果這輩子因為想引起注意總是付出更多的錢,離財富只是愈來愈遠。

持有車子不會讓人賺錢,一定要記住這點。

2. 依基本需求而買房子

巴菲特雖然很富有,
不過現在他住的仍然是那間從1958年買到現在的房子,當年花約3萬美元。
雖然這幾年下來那棟房子也增值不少,
不過他本人的財富成長幅度更快,
卻不見他換更好的房子,因為對他來說根本不需要。



如果買房子(或租房子)只是考量美觀、便利、舒適度,甚至是為了面子,
而一直把預算往上調,卻忘了房子最重要的是能夠遮風避雨,
那就會因為額外的代價而付出過多的錢。
倒不如以住得舒適、符合基本需求為主,
然後將省下來的金錢拿去建立自己的財富。

3. 身上帶夠用的錢就好

這是一種強迫預算策略
就好像在車上或門上多加裝一道鎖就能降低失竊率一樣,
如果出門在外身上的錢只帶夠用的金額,就會減少購買不需要物品的可能。

雖然現在信用卡很方便,
不過一旦看到皮夾裡錢不夠這種警訊,
多少會克制大腦降低消費的慾望。

4. 多注意折扣,有錢堪折直須折

你知道有時光折價券就能夠讓人省超過20%的錢嗎?
過去的我幾乎不用折價券還有集點卡,
覺得為了省那一些小錢去蒐集、整理資訊很麻煩,
不過有次我發現某折價券竟然能省下20%的金額後,我就不再這麼想了。

現在的我雖然不會「刻意」去蒐集各種折扣資訊,
不過如果有機會,都一定會注意折價資訊。


譬如到大賣場消費時,
會在門口快速翻一下購物型錄,看看平時需要的物品有沒有在特惠;
或是把常買的商品價格記錄下來,選擇在便宜特惠價時才購買,
曾經這樣一個月下來也省了好幾百元。

5. 隨時保持想變富有的心態來行動

你應該不難發現,
在朋友圈、職場上、社交場合、家族裡,大部份經濟能力比較好的人,
做事情的態度也比較積極或是有熱情。

很簡單,這些人懂得持續去做能改善自己的事情。

也許是增加自己的競爭力,或是在生活上多省一些錢存下來,
總之他們希望未來的自己更好,
所以願意現在就努力,用犧牲當下享樂來換取。
他們願意付諸行動,實踐王永慶的「存一塊錢才是一塊錢」哲學,
將他們賺來的收入真正轉成資產財富,把儲蓄拿去做穩健的投資。

有錢人變有錢的原因

有位讀者看完原文後的留言相當有趣,底下是翻譯:

大約20歲時我在一家二手傢俱行工作,
每個星期都會聽到老闆開口說一次這樣的話:
看看那位剛離開的客人,他身價可是超過百萬(美元)。」

某天我不解地問老闆:「這些有錢人為什麼要來買二手傢俱?」

傢俱行老闆回:「這就是他們有錢的原因。」

很有道理,不是嗎?
想要變富有不是靠魔術,
是要不斷去做能存下更多錢的事、耐心等待投資有所成果
持續培養一個又一個變富有的好習慣,這就是富有ing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